北京化工大学教职工因公临时出国(境)事前公示表
化大示出字[2019]20号
出访团组名称
| 于运花等2人赴韩国会议团组 | ||
出访人团组成员 | 部门 | 职务 | |
于运花 | 材料学院 | 教授 | |
兰金叻 | 材料学院 | 副教授 | |
出访国家或地区 | 韩国 | ||
拟出访日期 | 2019.1.14-21 | ||
邀请单位 | 韩国忠南大学 | ||
经费来源及 拟支出金额 |
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310125000 拟支出金额:26812元
| ||
出访任务 及日程安排 | 2019.1.14 从北京乘飞机出发,抵达大田市后,安排住宿和交流事宜 2019.1.15 上午:访问忠南国立大学纳米-无机应用实验室,与Young-Seak Lee教授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中韩两国碳材料发展现状并做出展望,确定2019年双方实验室间合作方案,促进科研水平共同提升。 下午:开展第三届忠南国立大学NIAC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ACC实验室学术交流会,作关于“碳纳米纤维复合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报告,听取NIAC实验室学生报告,并做出相关指导性建议。 2019.1.16 上午:与忠南国立大学Jong Gu Kim研究员交流关于石油基沥青的组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熟悉石油基沥青制备的仪器设备与参数设置,并初步探讨石油基沥青在储能设备中可能发挥的功能与作用。 下午:开展实验“碳材料表面微结构对锂电池库伦效率的影响”。利用纳米-无机应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制备不同组分的石油基沥青,并探究其作为碳材料前驱体的优势与劣势,为后续制备电极材料奠定科学依据。 2019.1.17 上午:制备石油基沥青包覆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探索不同工艺条件,确定沥青可以均匀包覆金属氧化物的工艺参数。 下午:对石油基沥青包覆的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制备碳包覆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确定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沥青基碳材料石墨化程度的影响,为后续制备高性能电极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2019.1.18 上午:对石油基沥青、沥青包覆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和碳包覆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进行相关材料表征,包括扫面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作为学术论文撰写的部分数据。 下午:将制备的碳包覆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作为电极材料,测试其作为锂离子/钠离子电池负极时的性能,明确石油基沥青在储锂/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机理,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指导。 2019.1.19 上午:开展实验“氟化细菌纤维素基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储能性能探究”。利用利用纳米-无机应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制备表面氟化程度不同的碳纳米纤维,明确实细菌纤维素对氟的敏感程度。 下午:利用XPS和红外光谱表征明确氟官能团与细菌纤维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后续实验做出理论指导。 2019.1.20 上午: 将不同氟化程度的碳纳米纤维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测试其储锂性能并探究氟化程度对首次库伦效率的影响,明确氟化对储锂性能的影响机制。 下午: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019.1.21 乘飞机返回北京,当天抵达 | ||
事后公示 | 请在回国后1个月内在单位内部公布上述公示内容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出访报告。 | ||
公示期7天,如有异议,请于12月11日下午5:00前请将书面意见反馈至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联系电话:010-64448919。 | |||